• 学校主站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学科专业
  • 学院动态
    最新动态
    学院通知
    工作简报
  • 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
    体育教育教研室
    田径教研室
    教育学教研室
    体操教研室
    游泳教研室
    健美操教研室
    全球体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
    中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幼儿体育研究中心
    健身操舞研究中心
    学院办公室
  •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下载专区
  • 学术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队伍
    成果集萃
  •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指导
    毕业生介绍
    招聘信息
    创业指导与培训
  • 党团建设
    组织结构
    理论学习
    党团活动
  • 学生天地
    学生会
    校园生活
    社会实践
    知识讲堂
    学院院刊
    好书推荐
  • 校友录
    校友风采
    校友活动
    校友联络
  • 首页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学科专业
  • 学院动态
    最新动态
    学院通知
    工作简报
  • 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
    体育教育教研室
    田径教研室
    教育学教研室
    体操教研室
    游泳教研室
    健美操教研室
    全球体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
    中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幼儿体育研究中心
    健身操舞研究中心
    学院办公室
  •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下载专区
  • 学术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队伍
    成果集萃
  •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指导
    毕业生介绍
    招聘信息
    创业指导与培训
  • 党团建设
    组织结构
    理论学习
    党团活动
  • 学生天地
    学生会
    校园生活
    社会实践
    知识讲堂
    学院院刊
    好书推荐
  • 校友录
    校友风采
    校友活动
    校友联络

学院动态

  • 最新动态
  • 学院通知
  • 工作简报

学院动态

  • 最新动态
  • 学院通知
  • 工作简报
教育学院» 学院动态» 最新动态

数字赋能·健康共生|2025“一带一路”体育教育对话在上海世博中心成功举办

发文时间:2025-10-24 撰稿人:赵聪环

为响应“一带一路”倡议,落实“体育强国”“科技强国”战略,北京体育大学于2025年10月21至22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办了第四届“一带一路”体育教育论坛,邀请了来自克罗地亚、意大利、美国、澳大利亚等13个国家高校专家,在第23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框架下,以“数字赋能·健康共生:2025‘一带一路’体育教育对话”为主题,通过专题对话探讨了体育教育科研成果与趋势。



开场致辞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张剑对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与感谢。他指出,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国家级的国际人才交流平台,北京体育大学作为国内体育高校代表受邀参会,这对学校拓展教育对外开放、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体育大学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校长张剑开场致辞


张剑回顾了“一带一路”体育教育论坛自创办以来的发展历程,他指出,论坛始终以体育交流与教育合作为主线,不断深化与沿线国家合作。本次论坛以“数字赋能・健康共生”为主题,旨在响应数字时代趋势,推动体育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

他表示,北京体育大学始终秉持开放理念,目前已与53个国家和地区的164所高校建立校际合作。学校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推动全球优质体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为世界体育教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客座教授授予仪式

开场致辞后由张剑校长为斯洛伐克夸美纽斯大学布拉尼斯拉夫·安塔拉(Branislav Antala)教授和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达里奥·诺瓦克(Dario Novak)副教授授予客座教授证书。



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由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院长刘卉教授主持。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朱为模教授,意大利比萨大学法乌斯托·邦西尼奥里(Fausto Bonsignori)教授,北京体育大学洪平教授,以及美国雪城大学约翰·托马斯·沃伦汉(John Thomas Wolohan)教授分别围绕论坛主题发表了主旨报告。



朱为模教授指出,运动是经过科学证实的“良药”,可有效预防慢性病、延长寿命。针对“谁有资格开具运动处方”的争议,人工智能正带来新机遇。他强调,未来需跨界融合医学、科技与心理学,推动运动健康服务向智能化、个性化发展。



法乌斯托·邦西尼奥里(Fausto Bonsignori)教授系统介绍了欧洲温泉医学,指出其已发展为涵盖水疗、泥疗等的综合医疗体系,对慢性病、焦虑抑郁乃至肥胖等全球健康挑战均具疗效。如今,人工智能正为温泉医学注入新动力,将推动其在预防与健康促进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洪平教授报告聚焦体育科技的创新与实践。他系统展示了高山滑雪与速滑的冠军模型、国家队再生恢复方案及整合“机、人、环”的现代训练体系。他强调,应通过“无私的学术交流、无界的学科交叉、无限的成果交融”,推动体育科学与教育事业的融合进步。



约翰·沃伦汉 (John Thomas Wolohan) 教授回顾了体育管理学科60年发展历程:从1966年俄亥俄大学首创至今,已发展为全球450余所高校设立的专业学科。学科历经创立、标准化与扩大三阶段,现已拓展至电子竞技、数据分析等新兴领域,展现出高等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



主题报告:数字化赋能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创新实践对话

由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安亚伦副教授主持,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李卫东教授和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保罗·伯纳德·加汀斯(Paul Bernard Gastin)教授分别发表了主题报告。



李卫东教授表示,在学校体育中应用可穿戴设备与SMART目标设定法,可有效应对儿童肥胖问题。该方案通过计步器监测学生运动数据,结合学科教学,并根据完成情况动态调整目标,显著提升了锻炼动机与效果。最后他展望了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体育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前景。



保罗·伯纳德·加汀斯(Paul Bernard Gastin)教授重新定义了高水平体育的成功,指出其超越奖牌名次,涵盖职业发展等多维度。他强调实现可持续成功需遵循四大原则:以运动员为中心、注重长期发展、整合多学科支持及坚持道德包容,并呼吁通过全球协作构建更健康、伦理的体育环境。



圆桌对话:数字化赋能青少年体育教育的创新实践

由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安亚伦副教授主持,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李卫东、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保罗·伯纳德·加汀斯(Paul Bernard Gastin)、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托米斯拉夫·克里斯蒂切维奇(Tomislav Kristicevic)、西班牙马德里理工大学米格尔·安赫尔·戈麦斯·鲁阿诺(Miguel Angel Gomez Ruano)、西班牙韦戈大学卡洛斯·拉戈·佩纳斯(Carlos Lago Penas)、德国弗赖堡大学乌尔斯·格拉纳赫(Urs Granacher)六位专家参与了对话。



与会专家指出,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体育教育各环节,可穿戴设备助力精准掌握学生运动数据,人工智能可定制个性化训练方案,视频分析技术使技能评估更直观准确。这些应用不仅提升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同时,技术发展也带来新的挑战,数据隐私保护成为首要考量,需警惕“屏幕时间”挤占实际运动空间的现象,同时师资培训滞后与经费投入不足也制约着技术的普及推广。

专家们对未来三到五年进行了展望:无标记AI运动分析系统将趋成熟,人工智能将更深入融入体育教学全流程,当务之急是加强教师技术应用培训,让科技真正成为推动体育教育发展的有效助力。

本届“一带一路”体育教育对话在沪圆满落幕,成功搭建了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平台,汇聚多国专家围绕“数字赋能·健康共生”展开深入研讨。会议在推动AI与体育教育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探索数字化运动干预路径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强化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体育科研与教育领域的合作纽带,为全球体育教育事业的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也为构建开放、共享、协同的国际体育教育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Copyright © 2017北京体育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
邮政编码:100084 Email:xiaoban@bsu.edu.cn 院长信箱:2541@bsu.edu.cn
京ICP备05066831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