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主站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学科专业
  • 学院动态
    最新动态
    学院通知
    工作简报
  • 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
    体育教育教研室
    田径教研室
    教育学教研室
    体操教研室
    游泳教研室
    健美操教研室
    全球体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
    中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幼儿体育研究中心
    健身操舞研究中心
    学院办公室
  •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下载专区
  • 学术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队伍
    成果集萃
  •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指导
    毕业生介绍
    招聘信息
    创业指导与培训
  • 党团建设
    组织结构
    理论学习
    党团活动
  • 学生天地
    学生会
    校园生活
    社会实践
    知识讲堂
    学院院刊
    好书推荐
  • 校友录
    校友风采
    校友活动
    校友联络
  • 首页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现任领导
    机构设置
    学科专业
  • 学院动态
    最新动态
    学院通知
    工作简报
  • 师资队伍
    教师队伍
    体育教育教研室
    田径教研室
    教育学教研室
    体操教研室
    游泳教研室
    健美操教研室
    全球体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
    中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幼儿体育研究中心
    健身操舞研究中心
    学院办公室
  • 人才培养
    本科生培养
    研究生培养
    下载专区
  • 学术研究
    科研动态
    科研队伍
    成果集萃
  • 招生就业
    本科生招生
    研究生招生
    就业指导
    毕业生介绍
    招聘信息
    创业指导与培训
  • 党团建设
    组织结构
    理论学习
    党团活动
  • 学生天地
    学生会
    校园生活
    社会实践
    知识讲堂
    学院院刊
    好书推荐
  • 校友录
    校友风采
    校友活动
    校友联络

师资队伍

  • 教师队伍
  • 体育教育教研室
  • 田径教研室
  • 教育学教研室
  • 体操教研室
  • 游泳教研室
  • 健美操教研室
  • 全球体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
  • 中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 幼儿体育研究中心
  • 健身操舞研究中心
  • 学院办公室

师资队伍

  • 教师队伍
  • 体育教育教研室
  • 田径教研室
  • 教育学教研室
  • 体操教研室
  • 游泳教研室
  • 健美操教研室
  • 全球体育教育比较研究中心
  • 中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政策研究中心
  • 幼儿体育研究中心
  • 健身操舞研究中心
  • 学院办公室
教育学院» 师资队伍» 教育学教研室

李思思

发文时间:2020-12-04 撰稿人:

a59de4787b0349eea2dba8b4ed8a0c56.jpg


基本信息:女,湖南湘潭人。硕士生导师,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教育学博士、中欧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本、硕先后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专业(2006-2010)、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2010-2013)。

工作经历:2013-2014,湖南省委组织部,公务员;

2018-今,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专任教师。

精通量化、质性以及理论规范研究范式,为教育学(原理)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主讲教育学基本原理、教育名著鉴赏、学术写作、科学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学、教育法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管理学等本、硕、博层次课程。

研究领域为以下主题的原创研究与国际比较研究。1、人工智能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2、体育课堂与体育文化;3、知识与学科;4、(国际)高等教育组织管理;5、学生评价与发展;6、职业技术教育、继续教育(函授)与劳动力培训发展;7、教育美学与哲学;8、法哲学、政治制度学。

工作论文(working papers):

李思思,政治系统论视角下我国大学治理的政治逻辑,2023

李思思,“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价值教育对学校体育的激活.2022

李思思,知识创造视域下大学教师学术权力运行的双重逻辑,2020

李思思,新制度主义视域下博洛尼亚进程的动力机制探析,2019

熊梦娜,李思思.体教融合背景下贵州乡村学校体育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以贵州两区县为例. 2023年11月.(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中外人文交流中心)

发表成果:

[1] 李思思,魏子杰,Chang Zhu.新质生产力视域下ChatGPT激活高校学生评价变革:动因、转向与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42(09):154-160.教育学北大核心

[2] 李思思.激活高校教学新变革:ChatGPT类人工智能应用适配教学一线的实践策略及其风险规避[J].教育研讨,2024,6(3):530-540.全文下载地址:https://www.sciscanpub.com/uploads/2024/05/30/22f2f309d7ea7eba773d14dd2bfc32f1.pdf

[3] 李思思,Chang Zhu,李莎莎.大学教师的学术权力感知何以促动建言行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06):54-64. 教育学CSSCI正刊

[4] Li S , Zhu C , Li S , et al. Student researchers' perceived prerequisites for voluntary research collaboration in the context of Flemish and Chinese universities[J]. Plos One, 2018, 13(5). SCI综合类期刊

[5] Li, S., Liu, B. Joseph E. Aoun: Robot-pro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igh Educ 77, 757–759 (2019). SSCI教育学期刊

[6] 李莎莎,李思思(通讯).制度理论视阈下比利时弗莱芒大区高等教育治理权的特点及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20,18(01):105-112.教育学CSSCI正刊

[7] 李思思,李莎莎.高等教育如何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以乔瑟夫·奥恩的《防止“机器人化”:人工智能时代的高等教育》为切入[J].高教探索,2020(11):121-128.教育学CSSCI正刊

[8] 李思思,李莎莎.治理视野下大学“科层-熟人”混合管理模式的透视及制度应对[J].高教探索,2021(04):41-47. 教育学CSSCI正刊

[9] 高晓清,李思思.通识教育知识观下的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一种实践观[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04):51-55.教育学CSSCI正刊

[10] 李思思,周延赞.当前高校辅导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以在校大学生的视角为基点[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04):54-56.教育学北大核心

[11] 高晓清,李思思.雅礼大学预科办学的精英化透视[J].武陵学刊,2012,37(05):122-126. 综合普刊

其他科研成果(学生为主的成果):

[12] 董伶俐,李思思. “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策略探究[100]//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墙报交流(学校体育分会).2022:3.

[13] 魏子杰,李思思. 论具身化体育教学:本质、特征及教学模式[100]//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专题报告(学校体育分会).2023:3.

[14] 魏子杰,李思思. 论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功能的错位及其纠偏[100]//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墙报交流(学校体育分会)(三).2023:2.

主持与合作参与的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课题:

2014-2018.国家留学基金委建设高水平大学博士生研究课题;

2018. 北京体育大学校自主课题

202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混合式教学中的探究社区模型重构与实践研究;

2020. 北京市社会科学计划项目:市属高校在线教学与传统教学效果比较研究;

2016-2021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青年课题:利益相关群体感知下的高校学术权力运行机制研究;

2022.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决策咨询项目,市属高校工科混合式教学效果评价与对策研究;

2022. 北京体育大学校自主课题

2023. 北京市高等教育创新改革课题

2024. 北京体育大学哲社高质量专项课题

校内外兼职:

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中欧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员

国际开源期刊《教育研讨》(Education Study)编委

北京体育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学业导师

招生(学硕&专硕:员额不限)

为学生提供:午餐学术研讨&职业生涯交流;定期组会&团建聚餐;各类职业规划建议;丰富的课题、项目、实践参与机会,对项目有实质贡献的学生发放劳务;为具有学术发展潜力与抱负的学生提供国内国外深造机会。

招收的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1人深造攻博,1人考取北京市公务员,4人进入中等、高等院校任职任教。

欢迎广大本科生、硕博研究生等就学术培养与合作等事宜邮箱联系。

联系邮箱:sisilibsu@163.com

updated:2025.02

Copyright © 2017北京体育大学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信息路48号
邮政编码:100084 Email:xiaoban@bsu.edu.cn 院长信箱:2541@bsu.edu.cn
京ICP备05066831号-1 文保网安备案号:110108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