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4日上午,教育学院(体育师范学院)体育教育联合党支部在104会议室开展支部学习,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会议由支部组织纪检委员王少芳主持。
会上,全体党员观看了新闻联播“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强调 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更大作为 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福建篇章”专题报到。专题学习之后,支部召开了线上学习交流会。参加学习交流的党员教师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纷纷发表了学习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的考察,内容广泛,很多都是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领域,比如医疗改革和教育改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给当时的闽江职业技术大学(闽江学院) 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应当说,这切中了之前办职业教育的一些弊病,指明了职业教育办学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对闽江学院的师生讲话中肯定了该校在产教融合取得的成绩,强调了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德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学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主力军,应当学好技能,为国家社会做贡献,也为自己未来的幸福打好基础。作为一名党员和教师,应时刻对照总书记的要求反思自身的教学和行为,在立德树人上下功夫。
——王少芳
我也说说关于教育方面的学习体会。第一是关于传统文化。我看到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福建期间去了两个地方,一是朱熹故居,二是严复故居,其传达出来的信息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在参观朱熹故居时,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到,要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精华的东西与我们现在所强调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结合起来。另外他还提到要保护传统街区、古建筑、古文物,这体现的也是对传统文化资源、遗产的重视、珍视。第二是关于健康。习近平总书记在闽江学院考察调研时,对同学们的寄语第一条说的就是身心健康。另外,他在谈到医疗系统的建设时,也提到其主要目的是要保障人民的健康。第三是关于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到创新的问题。例如,他说我们的发展应转向高质量发展,而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其根本在于创新上的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创新时还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抓创新,不问出身,能为国家做出贡献就是最重要的。”这句话其实给了我们一种希望。特别是像我们这种没有任何背景的、来自草根阶层的人。
——梁君
不同的人看总书记到福建的考察有不同的角度。我2014、2015年去过福建。那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青山绿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考察中也参观了很多自然生态景观,如茶园等。我们搞教育的会关注到的一点就是生态文明建设。之前有说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不仅是进校园,也包括让学生们到大自然当中去,体会大自然的生机勃勃。我觉得,亲近自然,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城市待久了,有时会觉得压抑,需要到大自然中去“充电”。这里的“充电”不只是学习,而是重新焕发出那种生命力,恢复人与自然的那种紧密的联结。我们中国传统文化有“天人合一”的说法。马克思主义也强调,人在劳动之后,需要重新恢复自己的劳动力的过程。我觉得到生态环境当中去,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同时,再与现在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能够从事一些农业劳动的体验,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称为“第二课堂”也好,或者拓展性的教育也好。
——张熙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了大概17年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对福建非常关心。他的很多治国理政的思想在地方工作时期就已经孕育和实践了。比如说,在宁德,宁德几十年前还是一个比较贫困的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当时就宁德就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石穿”的精神。宁德就以这种精神为指引,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改革发展的示范区。同样,整个福建现在也是我们国家改革发展的一个示范区。刚刚张熙老师也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个短片中也不断提到生态文明建设。可能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已经有这样的思想在孕育了,而且他到中央工作以后也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五位一体”当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来讲。可见,福建今天的发展,习近平当时在福建主持工作时的一些重大的实践、工作部署,为福建的发展指明了一个重要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任中共福州市委书记期间曾兼任闽江职业大学(现更名为闽江学院)校长6年(1990年6月至1996年5月),提出了“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办学理念。我听到这个信息时挺惊讶的,而且他当时能提出这样的办学理念,即地方院校的发展要符合社会的需求、市场的需求,我觉得他在几十年前能提出这样的思想非常先进了。而且,这个办学理念不仅适用于地方院校,“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同样要符合社会需求、市场需求。
——王轶玮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一定不要忘了是实事求是。
——侯恩毅